|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新郑苑陵故城

新郑苑陵故城

关键词:苑陵故城,新郑苑陵故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新郑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03710.com/
  • 感谢 zmliuyo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33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苑陵故城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古城师村的东北角。苑陵故城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垣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1700米、周长9里13步。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墙基宽13~32米,城墙高9~16米,黄土板式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清晰,绳纹、陶片举目可见。城墙下层叠压有周代夯土,内含夹砂绳纹陶片。在残存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

基本情况

苑陵故城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古城师村东北角。

据文献记载,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秦灭韩,二十六年(前221),置苑陵县,属颍川郡汉承秦制,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新朝王莽改苑陵县为左亭县,治所苑陵。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复改左亭县为苑陵县,属司隶校尉部河南尹。三国,河南属魏,苑陵属司州河南尹。晋泰始二年(226),设荥阳郡,新郑并入苑陵县,治所苑陵,属司州荥阳郡。东魏天平初年,分荥阳郡,设广武郡,苑陵县属北豫州广武郡。北齐、北周,苑陵县改属荥州。隋开皇十六年(596),恢复新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年,废苑陵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豫州荥阳郡。据此,历史学家认为此城为秦汉时期的苑陵故城。

1987年,郑州市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时期),并在南门外竖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一通。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该城内发现有大量西周文化遗存。经考古与文献结合,确认该城极有可能为西周时期的郐国都城。《括地志》记载:“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郑樵通志》记载:“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古郐城是也。”

此外,据《元和姓纂》、《尚友录》记述,商代第23位国王武丁盘庚的侄子,公元前1250年—1191年在位)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后代以爵名为氏,即苑姓

城垣

苑陵故城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垣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1700米、周长9里13步。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城墙高9~16米,墙基宽13~32米,黄土板式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清晰,绳纹、陶片举目可见。城墙下层叠压有周代夯土,内含夹砂绳纹陶片。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

苑陵故城的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其中,城墙西南角小部分被古城师村的村民建房所毁,目前古城师村小学的后墙东边还保存有一段古城墙。

此外,苑陵故城西南角还有一段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墙,有关学者考察后认为是后来修筑的,至少在明代以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此段城墙保存完好,后因当地村民取土被毁。

城门

据当地村民介绍,苑陵故城城垣东、南、西、北4个缺口为城门,解放前还有石质城门。2001年埋设西气东输管道时,在城墙东北角曾挖出两扇苑陵故城的石门。

城池

据当地村民介绍,苑陵故城内的西南高地为宫殿、住宅区;西北高地为“监旮旯”,是古代的监狱所在地;城东北部为后花园;城东南角为魁星楼;城外东南50米处为烽火台;城南门外为五里闹市;城外31个高丘为贵族墓。

城内外相继有铜器、铁器、陶器、金器、米子统纹空心砖等文物出土。

护城河

据史书记载,苑陵故城的四周有护城河。目前,西城墙外50米有一条小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小溪孱孱,村民说它是苑陵故城的西护城河。该河南北走向,原来从古城师村中间穿过,后来改道从古城师村东北角往东拐,沿那段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墙到村东头后往西南方向,在村南头归入原来南北走向的主河道。现在,村内还有老河道的痕迹,村民也还有河东、河西的说法。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城的南门处进行考古研究,在南门南20米处发现了南护城河,河面宽约10米,河底宽约5米。

据文献记载,苑陵故城东至岗河,西临鸿雁河,北靠高岗。原由苑陵、制城组成,苑陵居西,制城居东,中间南北城墙为两城共用,后制城之东、南、北3墙被毁。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河南二》记载:制城“在苑陵城东。《左传》成十六年,晋以诸侯之师伐郑,诸侯之师次郑西,迁于制田,即此。杜预曰:苑陵县东有制泽。又焦城,在苑陵东北。《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东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压,中部偏东有新椿公路南北穿过,东部被古城寨村民晒场占压。现东城东、南、北三墙无存,部分地段存有墙基。在东墙与南墙相交的拐角处,地上现存少量的夯土墙体,高约1.5米,宽3米。

秦始皇置。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灭韩,二十六年(前221),置苑陵县,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新郑市龙王乡。秦属颍川郡。西汉属河南郡。东汉改作菀陵县。晋泰始二年(266),新郑县并入,属荥阳郡。东魏属广武郡。隋初属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其西境复置新郑县,大业年间(605~618)并入新郑县。后到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所移至山氏城(今河南省尉氏县南),贞观元年(627)又废。

郐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郐,又写作会、桧等,它的基本地域在嵩山以东、荥阳市以南的双洎河中上游。大约在夏代的时候就正式立国。

商封祝融之孙会人后裔为国,以会人之名命国名,故名郐。《毛诗谱》云:“昔高辛之士,祝融之虚,历唐至周,重黎之后鷌姓处其地,是为郐国。”

周武王商纣后,继续将祝融的后代封到郐,后建立了郐国,于是成了东方为数不多的大国。但在西周末年,郐君变得十分贪财好利,骄横腐败,成了一个只知吃喝打扮、盘剥民众,无所作为的昏君。

到春秋时期的周平王二年(鲁孝公二十六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郐国被郑武公所灭。

关于苑陵故城的记载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记载:舞阳侯樊哙“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

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秩律》有“苑陵”县,其上属郡为河南郡。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八里,本郑旧县也。”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东汉班固编撰)记载:苑陵,莽曰左亭。

《续述征记》(晋代郭缘生著):“成皋东南一百三十里,有苑陵城,郑国之所都。”其城今见在郑州新郑县。唐武德四年,安抚使任环移苑陵于尉氏县界古山氏城置苑陵县,属洧州。贞观元年废。

《读史方舆·卷四十七·河南二》(清代史家顾祖禹著):“苑陵城在县东北三十八里。秦邑。汉初,樊哙攻苑陵,先登。后置苑陵县,属河南郡。晋属荥阳郡。后魏属陈留郡。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四年,魏大都督宇文贵进据颍川,败东魏兵,东魏将任祥退保苑陵。隋大业初,省苑陵入新郑。唐初复置,属洧州。贞观初,废。”

《大清一统志●卷187》记载:“苑陵故城在今(开封府)新郑县东北,秦置县。”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

关于郐国城的记载

《史记●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毛诗谱》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后处其地,是为郐国,为郑武公所灭也。”

通志》(南宋郑樵著):“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古郐城是也。”

苑姓来源于商朝帝王武丁时期,距今有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约公元前1168年)。武丁帝王在位统治共五十九年(公元前1271年至公元前1213年)。由于发愤图强、勤修政事,扩充军力、开疆拓土,使商朝呈现一派兴旺景象。武丁在世时,封庶子文为苑侯(今河南新郑县一带)。苑侯之后以爵号为氏,称“苑”姓。因此,其子孙后人就以“苑”为姓。

2010年5月15-16日,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56名苑氏宗亲代表聚集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召开中华苑氏宗亲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瞻仰苑陵故城遗址,选举产生了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2011年3月20日8点18分,在苑姓发源地新郑市苑陵故城,来自河南省内的50名苑氏子孙齐聚始祖圣地,祭拜祖先子文。祭拜仪式庄严、隆重。在6米长3米高的背景展架上,写着“河南苑氏宗亲祭祖仪式”10个大字,供桌上立着“苑氏始祖子文之灵位”。前面60米长的红地毯上,50名苑氏子孙分成两排,肃穆站立。“嗵嗵嗵”三声炮响敲开了各位宗亲缅怀祖先的心门,顿时一万响鞭炮响彻故城。接着击鼓三通,鸣金三匝,大乐三吹,大铜三发,细乐三奏,金鼓齐鸣。伴随着响亮的唢呐,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苑氏第九十五世孙苑仁玉作为主祭,苑士锋、苑峰作为陪祭,行三步九叩礼敬上高香,然后复三步九叩礼敬献美酒,接着又三步九叩礼敬献花蓝,再又集体行鞠躬礼,最后苑仁玉恭读祭文,复行三鞠躬后,鸣炮奏乐。整个仪式概约18分钟。9点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苑姓委员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新郑市华清园宾馆南楼会议室正式开始。

目前,苑陵故城周边有古城师村、城李村、古城寨村、田王村等4个村庄。

古城师村

古城师村位于苑陵故城西南角,东临龙王村,西与薛店镇的牛村、枣岗村相连,南与郭村韩村为邻,北与田王村相接。据老年人讲:大约在400多年以前,古城师村的师姓始祖师盘从河南省尉氏县岗李乡韩佐村迁居到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苑陵故城西南角的蔡庄和王庄之间居住,称为师庄。自此以后,师姓人口迅速繁衍,与蔡庄和王庄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村庄。由于师姓人口居多,而且这个村位于苑陵故城旁边,周围群众便称这个村庄为古城师。 目前,该村师姓人口占90%以上,王姓和蔡姓都不足20家。

古城师村也是一个行政村,辖古城师、城李两个自然村,518户,2280口人,耕地3000余亩。

古城寨村

古城寨村位于苑陵故城东门口路北,是隶属于蒲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总人口326人,耕地面积342亩,村民有耿姓高姓。以前,全部在苑陵故城内居住,解放后的新建房屋均在苑陵故城以外。

城李村

城李村位于苑陵故城南门南500米,东临龙王村,西与郭村韩村相连,南与铁李村为邻。村民全部姓李,因位于苑陵故城南而得名。是隶属于古城师村的一个自然村,设4个村民组,总人口639人,耕地面积768亩。

田王村

田王村隶属于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北连炮李村,东临岗王村、南接古城师村,西与薛店镇枣岗村接壤,总人口3200人,耕地面积4800亩,林地面积1200亩。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从境内通过。现有完全小学11所,教师9人,在校学生125人。

尉氏县的苑陵故城又叫小苑陵故城,位于尉氏县岗李乡霍庄、宋庄、占庄、钟家和榆林赵村之间,城南北长1280米,东西宽660米,占地面积为844800平方米,城垣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夯土层清晰,对研究中原地区的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着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河南二》记载:苑陵城,在县西南四十里,古山氏城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城山氏,即此。唐武德四年任瑰新郑县界内,移苑陵县治山氏城,属洧州。

201年8月4日下午,国家文物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核专家组莅临开封,实地复核了开封市拟申报第七批“国保”的尉氏苑陵故城。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焦南峰,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伟民组成古遗址组对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苑陵故城进行了实地复核,专家组对苑陵故城的保存现状较为满意,高度评价了苑陵故城的历史、科学价值,并对苑陵故城的下一步保护及试掘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在古城村、城李村、古城寨等故城周边,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如一位娘娘在强敌入侵并攻占城池后,于小庙地投井殉国,后人念其忠烈,将该井易名“娘娘井”,今遗址犹存;其二,春秋时期,封地遍布,百里为王,田王、田虎、田豹三兄弟为其中3支,田王占永安寨(即苑陵城),田虎占霍家寨(今中牟一带),田豹占老岗寨(今尉氏县岗李乡一带),各寨建烽火台一座,平时以狼烟为号传递重要情报,其间闹出不少笑话……

虚心枣的传说

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的汉代苑陵故城,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田王城。

田王有个公主,长得如花似玉,好似巧仙女下凡,田王视为掌上明珠。她总是穿着一身红衣裳,取名红衣公主。

红衣公主16岁那年,有一天,阳光灿烂,秋高气爽,小鸟鸣叫,彩蝶成双成对自由飞翔。红衣公主带领丫环玉珠出外游玩。她们来到一个庄园,只见那里沙岗、河滩、沟边和房前屋后、道旁田埂长满了枣树,那翠枝绿叶间满挂着一串串红枣,红光闪烁,鲜灵夺目。

红衣公主正迷恋这田园秋色,忽然看见一位男青年在枣园高台地蹲着,不知做什么。她好奇地嘴馋过去,站在男青年身后,往前伸头一看,哦,原来是面对着枣园画画呢。画中蓝天白云,阳光照耀,绿叶丛中,红枣诱人。她情不自禁地赞出口来:“画得真好!”公主铜玲般的声音惊动了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儿的男青年。男青年回头一看,见身后站着一位妙龄女子,不由自主地打量了一眼,见那女子穿着一身红衣,脸庞布满羞云,好似仙女下凡。红衣公主见这位青年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画艺过人,顿生爱慕之心,却无法表达。这时,那位男青年躬身施礼道:“王敬多有得罪,刚才只顾作画,没注意小姐到来,请多加原谅!”红衣公主还礼道:“恕我冒失,打扰公子了!你画得太好了!”王敬连忙说:“哪里,哪里,承蒙小姐夸奖。我被枣园风光所陶醉,一心想让这美景入画。”二人一见钟情,越说越投缘,甜言蜜语表达不尽爱慕之情。公主伸手去摘树的红枣,王敬挥笔把那婀娜多姿的红衣公主画了下来,并题上:“天仙下凡到枣园”,把画递给公主说道:“画得不好,请多指教。”公主看了,心爱不已,就说:“我用红手帕换你这幅画如何?”王敬点头同意。公主把摘下的红枣送进嘴里咀嚼着说:“好味道,香甜可口!若是无核儿就更好了。”王敬接道:“若是我能变个无核儿枣该多好哇!”这时,丫环玉珠见天色不早,就再三催促公主回宫。二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红衣公主回宫,把画交给父王看;田王接过画卷观看,见枣园风光如画,仙女姿态婀娜,那仙女酷似女儿模样,连连赞道:“好画!好画!”田王命令内侍臣把画挂在御书房正堂中间,把那些名人字画移到偏位。

红衣公主回宫后思念王敬,茶不思,饭不想,她便差丫环玉珠出外寻找意中人。丫环玉珠奉命到龙王村那块枣园高台地,见王敬在原地画画儿,就对他说:“相公,公主约你到田王城相见。”王敬喜出望外,满口答应。

王敬来到田王城,见那殿堂楼阁,金碧辉煌。田王把王敬让到书房,安排入坐用茶,未来及下问,有人来报:“大王,有一大臣求见。”田王赶忙出去。王敬看见书房正堂挂着自己的那幅枣园风光画,心想,名人字画儿都挂在扁位,自己是个无名之辈,自己的画儿怎能挂在正堂中间?他随手将自己画的画儿移到墙角处,把名人字画挂在正堂中间。

田王回到书房,见那幅心爱的枣园风光画儿被调换到墙角处,十分生气,问道:“是谁动了图画?”王敬连忙回答:“是我调的。这幅枣园风光画的水平太次,无法与别人字画相比,不应该挂在正位。”田王十分恼火:“胡说!你胆大妄为。来人,拉下去,斩!”王敬被拉出去斩了。

王敬被斩后,家人把他的尸体拉回,埋在他平时常去的枣园高台地。不久,他的坟墓前长出一棵枣树,青枝绿叶,结的枣约有50g重,实属枣中之王。

再说红衣公主,等候王敬相公多时,却不意中人来;相思病愈加沉重,卧床不起。这天五更时分,她朦胧中觉得自己飘飘忽忽来到龙王村枣园高台地,见坟堆前的枣树结的枣如鸡蛋大,就摘下一个,放进嘴里。那枣皮薄肉厚,香甜可口,更奇的是没有核儿。忽然,那棵枣树变成了王敬相公,二人抱头痛哭,诉说相思之苦。红衣公主问:“你为何失约不进城见我?”王敬说:“我进城去见你,不注意惹怒了田王,已经被处斩,只能在梦中与你相见。”公主听后,又气又急,霍然起床,去找父王查对梦中情况:“父王,我梦中听说你斩了画画儿的王敬相公,此事可真?”田王说:“没想到那小子那么狂妄,竟敢擅自移动我心爱的画,不斩他斩谁?”显然,田王的怒气还未消尽。红衣公主哭诉说:“你可知那幅枣园风光画正是王敬相公的杰作,也是我的心爱之物。他把自己画的画儿移到偏位,说明他虚心。”田王听罢,后悔不已!

红衣公主伤心透了,就跑到龙王枣园那块高台地,抱着那棵无核枣树痛哭了一场,随后爬上枣树,再也没有下来。

田王听说公主出走,急忙赶到王敬坟前,见那棵枣树结满了鸡蛋似的鲜红大枣,摘了一个品尝,觉得那枣皮薄肉厚,中间无核,长着瓜瓤似的虚心,味道香甜可口。于是田王就封这棵枣树为“虚心枣”。

百姓们传说,那棵枣树身是青衣相公,上面结的枣就是红娘子,他们夫妻双双给穷人汉好了许多病。孩子们中间也流传着一首歌谣:“小枣树弯弯枝儿,上面有个小闺女儿,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太酸,想吃红枣香又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